一文带你认识法维拉韦
日期:2022-11-02 作者:岑菁 来源:中国药房网 分享 :
日期:2022-11-02 作者:岑菁 来源:中国药房网 分享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甲型流感可引起全球大流行)。我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法维拉韦作为近年上市的用于流感的治疗药物,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它呢?
1 上市情况
查询各国药品管理局官网,法维拉韦药品信息见表1。
表1 法维拉韦的药品信息
2 药理作用与药代动力学特点
(1)作用机制
法维拉韦[1]在机体细胞内经酶代谢为活性形式法维拉韦核苷酸三磷酸,可竞争性抑制流感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从而阻止病毒RNA复制和转录中核苷酸的整合,最终抑制病毒的复制。
(2)抗病毒活性
法维拉韦被证明对甲型流感病毒实验室株有活性(包括对金刚烷胺、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耐药株),对甲型H1N1、H3N2、乙型流感病毒临床分离株有活性,对埃博拉病毒[2]有活性。对2009年的新型流感病毒代表株A(H1N1)、A(H2N2)及A(H7N2)均有活性,Ⅲ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低于批准和给药剂量)中,法维拉韦对332株流感病毒临床分离株的EC50为0.045~3.8 g/mL。细胞毒性试验显示,法维拉韦对MDCK细胞的50%细胞毒性浓度(CC50)大于2000ug/mL。
(3)耐药性[3]
在法维拉韦存在下,传代30代的甲型流感病毒对法维拉韦的敏感性未见变化。Ⅲ期国际临床试验中未见耐药性相关报道。
(4)药代动力学特点[1]
法维拉韦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人单次口服400mg的生物利用度大于90%。药物吸收后迅速分布于包括呼吸系统在内的全身组织,法维拉韦的主要靶器官是造血组织、肝脏及睾丸,不同性别未见明显差别。在大鼠中已证明能进入乳汁。该药不经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CYP450)代谢,主要由醛氧化酶(AO)代谢,部分由黄嘌呤氧化酶(XO)代谢为氢化法维拉韦。该药主要经肾脏排泄,少量经胆汁排泄。健康成人连续7d给药,第7天后48h原药和氢化物的累积尿排泄率分别为0.8%和53.1%。葡萄糖醛酸是氢化物以外的代谢产物,在人血浆和尿液中被发现。
3 临床使用剂量(资料有限)
法维拉韦用于临床的使用剂量,见表2。
表2 法维拉韦用于临床的使用剂量
4 不良反应及重点监护
法维拉韦不良反应[1]为血中尿酸增加、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AST(GOT)增加、ALT(GPT)增加,异常行动(主要在发烧后2d内出现,学龄儿童和未成年男性多见)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出疹、恶心、呕吐、腹痛、白细胞数目增加,网织红细胞数量减少、单核细胞数目增加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法维拉韦导致幼龄动物发生精巢的病理组织学的变化和精子异常,有通过停药恢复或恢复的倾向。
因此,在法维拉韦使用中应重点做好以下监护!
(1)为了防止异常行动引起的跌落等事故,向患者和家属说明:①有可能发生异常行动; ②居家疗养时,至少要在发烧后2天内,监护人等要采取防止跌落等事故的对策;
(2)患痛风或有痛风病史的患者和患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慎用,如需使用,应定期检查尿酸水平;
(3)注意腹泻的发生,及时补充电解质,并与其他诱因鉴别;
(4)长期或大剂量服用时定期检查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计数);
(5)可能怀孕的妇女服药前需要进行妊娠检查;
(6)男性用药后性交必须佩戴避孕套,且不与孕妇进行性交。
5 合并用药相互作用,见表3。
表3 合并用药相互作用
6 特殊人群用药建议,见表4。
表4 特殊人群用药建议
7 注意事项
因批准的用法用量是根据安慰剂对照的Ⅰ/Ⅱ期临床药代动力学数据基础上推算出来的,尚未得到临床试验的验证,因此最佳服用剂量、高剂量安全性、有效性和特殊人群用药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探索。虽然因果关系不明确,但已有服用本品后出现异常行为或神经精神症状的报道,临床使用中也应更加谨慎,尤其是用于确需使用的未成年人时,医师应告知患儿家属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Instructions for Favipiravir[Z].2019-04.
[2] De C E. New nucleoside analogues for the treatmert of hemorrhagic fever virus infections[J]. Chem. Asian J,2014, 3962-3968(2019).
[3] Cai Q, Yang M, Liu D, et al. Experimental Treatment with Favipiravir for COVID-19: An Open-Label Control Study[J]. Engineering,2020.
作者简介
岑菁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师、主管药师。
编校:刘钰
审核:邹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