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三七致肝损伤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x

请在关注微信后,向客服人员索取文件

篇名: 菊三七致肝损伤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TITLE:
摘要: 目的:为深入研究菊三七的毒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三七”“毒性机制”“肝损伤”“肝窦阻塞综合征”“Gynura segetum”“Toxicity mechanism”“Liver damage”“HSO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2000年1月-2019年1月发表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对菊三七致肝损伤及其毒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文献70 922篇,最终纳入有效文献42篇。菊三七致病的靶器官为肝脏,而菊三七诱发肝功能衰竭的毒性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较多研究者普遍认为菊三七致肝损伤是与其所含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经肝代谢后生成的毒性成分有关系。不饱和型PAs、PAs毒性代谢物及细胞色素P450酶3A在菊三七诱发肝毒性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子学水平的研究表明,不饱和型PAs可使细胞器受损、内皮细胞损伤、细胞凋亡等,进而产生较强的肝细胞毒性;且PAs诱导的肝损伤与谷胱甘肽的减少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也有密切关系。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则从机体的整体角度出发证明了胆汁酸和氨基酸等代谢异常亦可能与其肝毒性有关。但目前对于菊三七致肝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从毒性代谢物和细胞分子毒性的角度来研究,大多仅通过对某一两个毒性成分从某个单一角度采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中药毒性及其机制的探究,而对于菊三七致肝损伤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较少。因此,今后研究者可应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科学,采用系统的、综合的研究思路和手段从整体水平上动态的对一个体系加以阐述探究。
ABSTRACT:
期刊: 2019年第30卷第14期
作者: 李云鹤,苟小军,王夏雷,詹美榕,李修龙,贾益群
AUTHORS:
关键字: 菊三七;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肝损伤;肝窦阻塞综合征;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KEYWORDS:
阅读数: 974 次
本月下载数: 9 次

* 注:未经本站明确许可,任何网站不得非法盗链资源下载连接及抄袭本站原创内容资源!在此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